“明年开春,我们会好好将这个店面装修一下,以后我们主要在这里制作和陈列土陶,老的作坊也会保留,供游客参观,我相信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喀什土陶。”师徒俩说。
亚心网讯(记者 张艳芳)1月8日的喀什市,在散发着古老韵味的高台民居,65岁的吐尔逊·肉斯坦木老人像往常一样,坐在自己的民居里,和泥、拉坯。柔软的泥巴在老人的手里有了生命力,不一会儿,一个个大小不一、形态各异的土陶就出现在记者眼前。
喀什土陶被称为“泥巴艺术”。从古至今,当地人继承并发展了制陶技艺,制作的土陶器物独具风格,具备了观赏和实用双重价值。吐尔逊·肉斯坦木出生于土陶世家,是家族的第七代传人凯发在线官网。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土陶技艺,17岁那年,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制作土陶的独立空间,从此,开启了他的土陶人生。
“这是一个‘神奇’的水壶,壶身有镂空的孔眼,看起来是相通的,实际里面是封闭的,水只能从壶嘴里倒出来。”吐尔逊·肉斯坦木告诉记者,这个壶的制作程序十分复杂,一天只能做一两个。
“这个羊形土陶,是我父亲小时候给我做的玩具,可以当哨子吹呢,现在我也经常做给其他的孩子当玩具。”吐尔逊·肉斯坦木说,那时候没有什么玩具,这是父亲留给他的纪念,它的做法他一辈子都记得。
……家里的每一件土陶,都是吐尔逊·肉斯坦木的用心之作。这几年,老人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这门好手艺无人继承。所以,两年前,当40岁的祖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拜他为师时,他一口就答应了。
作为吐尔逊·肉斯坦木的唯一爱徒,祖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深知制作土陶的不易,他告诉记者,制作土陶是件辛苦的事情,是技术活,也是体力活儿。因为从和泥、拉坯到上釉、烧陶,每一步都要认真学习、刻苦练习,而且市场回报也不稳定,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。
吐尔逊·肉斯坦木和传统的喀什制陶人一样,使用柴窑烧制土陶。每次烧制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,这期间,制陶人要全神贯注地盯着柴窑,通过火苗的颜色辨别温度,一根一根加柴火,温度的掌控全凭经验,连上厕所都是件难事儿,即使如此辛苦,成品率也只有70%。
“每次师父烧陶结束,从头到脚都是烟灰,还老咳嗽,让我很心疼。”祖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说。祖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曾去内地考察了现代科技烧制瓷器的方法,知道使用电窑的好处。一年前,他开始说服师父购买一套电窑设备,把现代科技引入传统的土陶制作工艺。
“起初,师父非常抗拒,他总说,‘这手艺是我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,不能变’,所以,他一直坚守着古老的传承。”祖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说。即便如此,他也并未放弃劝说。
今年,国网疆南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找到了师徒俩,带着他们去参观了阿克陶县的一家用电窑制作土陶的工厂,让吐尔逊·肉斯坦木亲眼看到了使用电窑烧陶的好处。
国网疆南供电公司的热情帮助、徒弟的真情劝说和实地参观的“眼见为实”,终于让吐尔逊·肉斯坦木动了心,他决定买套电窑设备来试试。
国网疆南供电公司主动帮助师徒俩联络内地厂商凯发在线官网,洽谈购买电窑设备事宜。师徒俩还在喀什市阿亚热路租下了一套两层的门面房,准备开一家启用现代制陶设备的土陶制造部。
不久前,电窑设备运到了,国网疆南供电公司的技术人员免费为新设备接通了动力用电,义务帮忙调试,第一时间让新设备正常运转起来凯发在线官网。
当用电窑烧制的土陶“新鲜出炉”时,吐尔逊·肉斯坦木乐了。他感叹道,原来用电窑烧陶,不用苦等四五天后才开窑,只需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成品;原来用电窑烧陶,釉色均匀,成品率高达90%以上,成本也节约了一大半。
在师徒俩全新的土陶制作部里,记者看到,吐尔逊·肉斯坦木用电拉坯机制作起土陶,相当得心应手。这种既保留传统制陶工艺的精髓,又融入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制陶方式,让师徒俩对喀什土陶前景充满了信心。
“明年开春,我们会好好将这个店面装修一下,以后我们主要在这里制作和陈列土陶,老的作坊也会保留,供游客参观,我相信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喀什土陶。”师徒俩说。